DB21∕T 4002-2024 肉牛养殖场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规范(辽宁省)

ID

ADEACC78FDB84299A806EFE1973EED98

文件大小(MB)

0.21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9/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21,ICS 11.220,CCS B 4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4002—2024,肉牛养殖场布鲁氏 菌病防控技术规范,Prec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Brucellosis in beef cattle farms,2024-08-30 发布 2024-09-30 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21/T 4002—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彰武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馗语、李春雨、赵刚、郑广宇、刘映雪、张连霄、李宁、杜学海、李英、韩,星,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 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市皇姑区辽河街60 号),联系电话:,024-81845035,DB21/T 4002—2024,1,肉牛养殖场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肉牛养殖场防控布鲁氏菌病的免疫、监测、检疫监管、消毒、扑杀、无害化处理及其,它要求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肉牛养殖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8646 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27622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GB/T 36195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 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3.2,布病净化 decontamination of brucellosis,对布病流行的特定区域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消灭或清除传染源的目标,4 免疫,4.1 免疫对象,肉牛养殖场内除种用以外的肉牛应进行布病免疫,4.2 免疫程序,DB21/T 4002—2024,2,对3月龄~8月龄健康牛进行首次疫苗免疫,间隔1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年免疫1次。外引肉,牛及时免疫。具体用法、用量参见疫苗产品说明书,4.3 免疫注意事项,4.3.1 肉牛免疫前后3d,应停止使用含抗生素的饲料、发酵饲料和热饲料(一种能够促进动物能量代,谢,在代谢过程中产热量高、能量含量高的饲料),4.3.2 在妊娠期、体弱患病期间不进行免疫,4.3.3 疫苗开启后应在当日用完。免疫后对免疫使用的器具、疫苗瓶等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4.3.4 严格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和个人防护,免疫过程中防止疫苗泄露,5 监测,5.1 非免疫牛场,对所有种用牛每年至少开展2 次检测;对其它牛每年至少开展1 次抽检。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执行。监测发现布病阳性牛的牛场应进行逐头检测,及时按《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对阳性牛进行无害化处理,5.2 免疫牛场,免疫前一般按照预期抗体合格率90%,95%置信水平,可接受误差7%的数量(最小样本量30头)抽样,监测,5.2.1 监测无阳性牛,按规定全部实施免疫,5.2.2 监测有阳性牛,应先进行布病净化,然后实施免疫,5.2.3 免疫6 个月后,可开展监测,每年至少开展1 次免疫后抗体转阳率测定。采用GB/T 18646 规定,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或ELISA 方法检测抗体,6 检疫监管,6.1 严禁从疫区引牛。除布病无疫区、无疫小区、净化场,以及用于屠宰和种用乳用外,跨省调运活,牛时,禁止从高风险区域(免疫区)向低风险区域(非免疫区)调运。跨区域(县级及以上)外引肉牛,需严格按照外引动物有关管理规定执行,6.2 引进的种牛及其精液、胚胎应按动物防疫、检疫有关规定执行,6.3 新调入的牛只必须进行隔离饲养30d 以上,隔离期内开展全群布病检测,有条件的隔离场应进行,定栏饲养。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牛只,方可混群饲养;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牛只,按规定扑杀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阳性牛只相邻牛再进行定栏饲养、隔离和检测,6.4 出售或外运牛只前,应按动物防疫、检疫有关规定执行,DB21/T 4002—2024,3,7 消毒,7.1 场区日常消毒,7.1.1 圈舍消毒。饲养圈舍每天进行清扫和清洗,保持圈舍地面清洁、干燥、卫生,定期使用1:400,氯制剂喷雾或无牛时使用2%~3%火碱消毒。每批牛调出后,清除圈舍内粪便、垫料、剩余饲料等,应,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空圈15d,7.1.2 产房消毒。产房生产使用后立即用1:400 氯制剂或2%~3%火碱进行消毒,7.1.3 场内其它部位消毒。养殖场圈舍外场地、人员车辆通道、车辆、员工办公区、生活区等使用2%~,3%火碱或1:400 氯制剂每周消毒1 次,7.2 布病场消毒,7.2.1 场区消毒。养殖场内发生布……

……